2024年10月经济数据及形势判断-sbobet利记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sbobet利记官网 > 宏观论策 > 宏观策略
2024年10月经济数据及形势判断
发布时间:2024-11-27 作者:申小林 王帅 葛逸晅 信息来源:国新咨询 字体: 【 】

10月,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继续萎缩,对全球贸易形成不利影响,特朗普胜选后美元短期维持强势,对全球流动性和全球制造业pmi复苏形成挑战,通胀基本可控背景下欧美政策重心将更多偏向经济增长。我国制造业、服务业pmi均重回扩张区间,但出口隐忧出现,扩内需更加紧迫。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落实,降息、互换便利等多项货币政策已经落地,总计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正式推出,备受市场关注。a股市场窄幅震荡,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下跌,新兴市场国家相较发达市场地区跌幅更大。人工智能、航天航空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世界经济保持弱势平稳复苏,我国经济增长压力仍存

(一)发达国家制造业面临挑战,全球贸易出现疲软迹象

发达国家制造业继续萎缩,对全球贸易形成牵制。10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8.8%,与9月持平,连续4个月徘徊在49%附近。美国制造业pmi指数降至46.5%,创15个月新低,为连续第七个月陷入萎缩,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4.6万个,这主要由罢工活动所造成。欧元区制造业仍处于萎缩区间,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2.4%和43.9%,制造业企业面临投资确定性不足、能源成本高、外部竞争激烈和需求疲软等问题。制造业疲软在全球贸易中也有所体现,10月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韩国和越南均出现了出口增速明显下行的信号,其中韩国下降3个百分点至4.6%,越南下降0.7个百分点至10.1%。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胜选后美元短期维持强势,或将对全球流动性的宽松、全球制造业pmi的长期复苏以及全球贸易的改善形成进一步挑战。

全球通胀基本可控,欧美政策重心将更多偏向经济增长。10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0.2%,在通胀率保持稳定和就业下降的双重推动下,为了推动经济加快恢复,预计美联储12月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今年累计降息100个基点。欧元区cpi同比上涨2%,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欧洲央行的政策考虑重心仍是如何改变欧洲经济弱势恢复的格局,预计12月仍将延续降息。

(二)我国制造业重回景气区间,内需或将接棒外需支撑经济

内需改善有利于扭转企业生产预期,制造业、服务业pmi均重回扩张区间。9月底以来,我国加力推出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产业端出现积极迹象。一是工业企业生产信心逐步恢复。10月我国制造业pmi延续回升态势至50.1%,时隔6个月重回扩张区间。随着近3个月来消费价格指标的回升以及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改善,10月生产预期指数显著回升2个百分点至54%,已回到2024年6月的水平。国家统计局对10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经营状况乐观的企业占34.1%,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3个和0.9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1%,重回景气区间。受国庆假期带动,与居民旅游出行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住宿业景气水平也有所改善。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复苏回暖迹象。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0.9%,涨幅较9月扩大12.5个百分点,自2023年6月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全国二手房网签成交量同比增长8.9%,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活跃程度较高,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和12.8%。

出口隐忧已经出现,扩内需更加紧迫。10月出口数据超预期增长12.7%,比9月大幅提高10.3个百分点(以美元计价),但后续增长面临压力。一方面,9月出口顺延与企业订单前置推高10月出口量。9月台风天气导致出口企业订单积压,出口顺延到10月。同时,伊朗等地缘政治风险再度发酵,对美国大选后对华贸易政策变化担忧上升,外贸企业“抢出口”推高10月出口数据。另一方面,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有所改善。部分企业为规避特朗普上台后对华贸易政策风险,提前重组供应链,将生产资料出口至新兴国家加工后再出口美国。从国别来看,我国对非洲、拉美、东盟的出口增速明显回升,这也与2019年因“301条款”引发的出口转移改善的国别基本一致。但是,10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延续回落态势,外需疲软下我国出口贸易隐忧已经出现,叠加2025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衍生的对华外贸政策风险,外需对经济的拉动或将下降,亟需提振内需对冲出口的潜在下行风险。


二、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化债方案备受关注

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点部署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揽子增量政策,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10月8~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先后举行两次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通报一揽子增量政策,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10月25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落实。

货币政策加快落地,化债方案备受关注。货币政策方面,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与5年期以上均下调25个基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迅速落地。10月10日央行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sfisf,10月21日央行进行了规模500亿元的首次操作。另外,央行启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财政政策方面,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化债政策将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使地方政府能有更多财力用于发展经济、提供公共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

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产业政策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国家层面“公共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正式启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7份政策文件即将出台。另外,在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与空间科学等领域也有重要政策发布。

国资央企重点布局未来产业,专业化整合加速。张玉卓主任在《新型工业化》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国资央企积极开展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快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网络、未来空间、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健康6大未来产业。《党建研究》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等未来产业。央企专业化整合加速,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将市场化重组整合国资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并购重组行业优秀企业,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10月29日,中国航材与中国电科所属电科研投基金签署关于成都华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


三、a股市场窄幅震荡,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下跌

10月,a股主要指数窄幅震荡分化。节后首日大幅高开后回落调整,10月末,上证指数收报3279.82点,较9月末(3336.50点)下跌1.70%;深证成指收报10591.22点,较9月末(10529.76点)上涨0.58%。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金融政策陆续落地,财政政策符合预期。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次操作金额为500亿元,有利于统筹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分布,改善非银机构总体流动性环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25个基点,向市场进一步释放流动性。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货币金融环境。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连续5年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等一揽子化债举措,降低地方债务偿还压力,为经济活力提升减负增能。

全球股市多数震荡下跌。美国10月就业通胀逐步降温,新增非农就业仅1.2万人,cpi同比2.4%,低于前值2.6%,通胀缓慢下行。由于美国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节奏等看法存在分歧。伴随特朗普11月初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交易”在10月末持续扰动市场,其“对内减税,外增关税、严管移民”等政策主张更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增加,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图表4)。其中,受益于日元贬值对出口相关股票的利好,尽管日本国内政府选举存在波折,日经股指仍逆势上涨,实现4个月来的首次上升(图表5)。

从区域表现看,新兴市场国家相较发达市场地区跌幅更大。发达市场msci指数10月跌幅为2.0%;受中国10月上旬冲高回落等影响,新兴市场msci指数下跌4.4%(图表6)。发达市场中,美股整体震荡小幅下挫,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10月跌幅分别为1.0%和0.5%,仍处于较高估值;其他发达市场股市普遍下跌,英国富时100跌幅为1.5%,日经225指数上涨3.1%。新兴市场中,深证成指月中止跌回升,区间上涨0.6%;港股市场、印度股市跌幅较大,分别下跌3.9%和5.8%(图表6)。

从行业表现看,全球股市除电信、金融外,一改第三季度涨势普遍下跌。其中,原材料、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msci指数回落明显,扭转第三季度较高增幅,分别下跌5.9%、5.0%、4.9%。公共事业、工业也是跌幅显著,由第三季度增长15.9%、9.8%分别下挫至-3.5%和-3.1%(图表7)。10月受美国、日本大选及美联储降息节奏分歧等短期扰动因素,各地股市板块风格分化差异较大,a股市场上,电子、计算机板块的业绩增长为其领涨两市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美股市场上,金融、通讯服务及能源行业涨幅较大,随着共和党在总统大选及参众议院均获得胜利,行业景气度或进一步抬升。

四、多领域科技进步突破,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10月以来,科技前沿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和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在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下,科技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和低空经济等方面的突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世界经济展望》指出,行业价格压力向核心通胀的传导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和变陡对于理解全球通胀的飙升至关重要。这表明,科技前沿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通胀压力,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支持。

在航天航空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如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仅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如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展示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低空经济的兴起,尤其是evtol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提供了新的sbobet利记官网的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策和资金支持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都予以大力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设立动态频繁。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约为1135亿元。这些基金的设立,不仅覆盖沿海发达地区,也包括中西部地区,如新疆石河子市、贵州省贵阳市等。

此外,科技前沿的发展也对政策制定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指导,有助于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同时,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成果,如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的发布,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全球合作和政策协调。

综上所述,科技前沿的发展不仅为宏观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宏观经济和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对经济和政策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国新咨询)




注释

制造业pmi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1月13日,芝加哥交易所“美联储观察”预计12月降息的概率为86%。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sbobet利记官网的版权所有       
联系sbobet利记官网| 法律声明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sbobet利记官网的版权所有

联系sbobet利记官网| 法律声明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26 18:32:4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