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为何快速陨落?——对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的分析与思考-sbobet利记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sbobet利记官网 > 战新产业聚焦
柔宇科技为何快速陨落?——对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6 作者:李汉文 温晨阳 信息来源:国新咨询 字体: 【 】

柔宇科技作为曾经的柔性显示屏明星企业,估值曾高达60亿美元,短短几年因为发展路径不清晰、商业化落地不确定以及工程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业务停摆并被申请破产。本文详细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走向衰败的原因,并由此延伸出对投资高科技企业的启示与思考。

一、折叠屏手机“鼻祖”,估值曾高达60亿美元的独角兽——柔宇科技的“兴衰”历程

(一)柔性电子领域先驱者——柔宇科技在“学霸光环”下诞生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在深圳、北京及香港,美国硅谷、欧洲荷兰及日本东京设有办公室,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电子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传感器,以及折叠屏手机、手写板等终端产品。成立之初,柔宇科技就专注于柔性电子领域。根据sbobet利记官网资料,2014年7月,柔宇科技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有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2015年,在深圳投入百亿元建设全柔性屏生产线,并于2018年量产。2018年和2020年,先后发布了搭载自产柔性屏的折叠屏手机柔派1代和柔派2代。

值得一提的是,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在ibm全球研发中心工作3年后,29岁的刘自鸿2012年从美国归国创业,和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

(二)创业之初备受资本追捧,估值曾高达60亿美元

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科技一共获得9轮共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

具体来看,凭借创始团队的高学历、技术背景和国际视野,柔宇科技很快获得了一众资本的青睐,轻松得到“启动资金”。公司也很快用惊喜回报了投资人,仅用两年时间便发布了厚度仅有0.01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在当时,该产品绝对领先,也使得公司“光环”愈发闪耀,获荣誉无数,资本也如潮水般涌入。仅2017~2019年,柔宇科技就进行7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idg、深创投、松禾资本等。到2020年,柔宇科技的估值就高达60亿美元(见图表1),资本的加持加上自身“烧钱”的速度越来越快,柔宇科技很快启动了上市计划。

(三)多次闯关资本市场,ipo折戟

2020年初,柔宇科技提交了美股纳斯达克ipo申请,拟筹集约10亿美元,但最终搁浅。对于中止的原因,刘自鸿对内部员工的解释是新冠疫情冲击。

2020年末,柔宇科技转战科创板。根据招股书,柔宇科技拟募集资金将投资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柔性技术的企业sbobet利记官网的解决方案、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上述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144.39亿元。

2017~2020年,柔宇科技1~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招股书中也提示了公司资金链紧张风险。2021年2月,柔宇科技在被交易所提出现场检查后迅速撤回上市申请。此后,柔宇科技再未提交ipo申请。2021年底以来,柔宇科技就被陆续曝出陷入资金困境。

(四)跌入谷底,被申请破产审查,业务停摆

2024年3月,柔宇科技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4月,柔宇科技破产审查一案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听证会,此次破产审查申请由被欠薪的部分柔宇科技员工(包括在职与离职)提出,共有300余人参与,且还有员工在陆续加入。据员工方统计,他们共被拖欠工资合计约6000万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诺的股权等合计上亿元。其中被拖欠工资时间最长的17个月,平均被拖欠15个月左右。2024年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于2024年5月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

柔宇科技业务也几乎停摆。to b业务方面,经过公开信息查询,企业客户已经无法直接在柔宇科技sbobet利记官网上直接购买产品。to c业务方面,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京东商城、天猫旗舰店、线下零售店都已经关闭或者下架产品,呈现回天乏术的局面。


二、柔宇科技为何快速陨落

(一)陨落的导火索——从招股书看柔宇科技的困境

回头来看,招股书中已有了相关风险的提示,这些提示也正是柔宇科技后续快速走向“陨落”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一是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二是公司未来几年商业化落地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三是公司存在营运资金不足及流动性风险;四是公司唯一土地使用权已被用于抵押。以上四点风险提示也成为了柔宇科技在撤回材料后短短两年,就申请破产的主要原因。

从经营数据分析,2017~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三年时间内合计营收仅5亿元,亏损却高达32亿元。当时柔宇科技现金流情况已不乐观,期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金额分别为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截至2020年6月,柔宇科技货币资金仅剩8亿元,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持续巨额亏损与负现金流,直接导致了柔宇科技离开融资无法持续经营。此外,柔宇科技还存在无知名客户、产品良率低、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发展思路不清晰——业务方向摇摆不定

柔宇科技快速“陨落”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思路不清晰,从2017年到2023年,公司高管始终在两大发展方向上“摇摆不定”。

第一个“摇摆”体现在重科技和重商业化之间的选择。柔宇科技的技术可能是超前的,但在许多行业中,“从0到1”不是最难,从产品研发成功到产业化落地的蜕变才是最难的。面对没有可以带来现金流的过硬产品,加之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经验积淀的局面,柔宇科技却为了保护技术秘密选择了最“烧钱”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柔宇科技加速陷入资金困境。若柔宇科技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开展产业链合作,也许可以加速产品的打磨和迭代,加速商业化进程。

第二个“摇摆”体现在to b与to c业务之间的选择。2017年,作为屏幕供应商的柔宇科技迟迟未能打开市场。在折叠手机市场出现后,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幕却由于不满足技术要求而难以供应手机厂商。此时柔宇科技并没有着力于提升产品性能,而是为了促进柔性屏销售切入陌生的手机赛道,这意味着不仅需要重新“烧钱”研发、建设供应链和打造销售体系,还将自己的to b端的终端客户变成了to c端的竞争对手。从全球范围看,行业中可以同时兼顾好to c端手机产品和to b端屏幕的企业几乎都是三星、夏普、tcl等资金雄厚的跨国综合性产业集团,对于创业公司可能门槛过高。

(三)工程化能力不足,柔性屏产品未获客户认可,手机产品力不足

柔宇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自主研发的ult-nssp(超低温非硅智程集成技术)技术的柔性屏,与三星、京东方等国内外厂商均采用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不同。柔宇科技方多次表示ult-nssp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省略了高温脱氢、离子注入、激光退火等复杂工序,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良品率,产品可靠性极强。柔宇科技号称拥有30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但其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技术细节,投资人难以直接判断公司技术是否具备产业竞争力。

根据公开信息,有专家表示该技术类似于已存在的igzo(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其电子迁移率相对lpts低,会导致屏幕分辨率较低。但总体上看,柔宇科技应该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利用新的技术路线制造了柔性屏,但该技术路线并未明显领先于主流技术路线,仅靠一家创业公司难以对高成本的面板技术持续迭代,进而引发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从商业化角度看,柔宇科技从未披露其产业链上游的sbobet利记官网的合作伙伴,也拒绝向供应商提供技术细节和良率等信息,宁可自建产线也不将核心技术传导给产业链上下游sbobet利记官网的合作伙伴。从2012年至今,没有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手机上大规模商用柔宇科技的柔性屏。虽然柔宇科技多次高调宣传其与空客、中国移动等知名厂商签订数十亿元合同,但至今未见产品落地。根据招股说明书,2018~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年产能分别达到1.17万张、4.67万张和2.33万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柔性屏的质量或成本并未符合下游厂商的标准。

从手机产品性能看,柔宇科技于2018年和2020年先后发布两代产品——柔派1和柔派2,最低售价分别为8999元和9988元,两款产品销量均较为惨淡。

据公开消息,第一代手机屏幕漏液、发黄和断层等问题较多,手机返厂率高。从相对成熟的柔派2看,其采用和其他折叠手机不同的外折叠方式,柔性屏处于手机外侧,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磨损和磕碰。柔派像素密度为308ppi,相比于华为mate xs(2020年2月发布)的414ppi较低,画面会有一定的颗粒感。在色彩方面,柔宇科技并未和三星和华为一样公布具体数字。从一些公开测评的报道看,柔派2屏幕容易出现烧屏现象,由于前后两侧屏幕使用频率不同,导致出现色差,在拖动时图像边缘容易出现绿边,这些问题侧面反映出柔宇科技屏幕的性能可能落后于业界水平。

此外,柔派的重量为339g较华为的255g重33%,折叠厚度为12.8mm较华为高17%,使用时还存在发热、系统优化不足等问题,造成用户体验不佳。综合各方面信息,公司的商业化进度推进缓慢,屏幕和手机等产品可能在性能上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三、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事件的思考与启示

(一)对于高投入的前沿科技领域,重点应关注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地位

面板行业是重资产行业,以行业龙头京东方为参考,其在重庆建设的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投入高达465亿元。与柔宇科技相似,京东方在发展之初也持续巨额亏损,但其起步时承担着解决我国面板行业“卡脖子”问题的任务,具备明显的战略地位,获得了北京、成都、合肥等地政府资金支持,上市以来直接融资近千亿元,使其度过亏损阶段,并成长为全球头部面板厂商。

柔宇科技作为创业公司,在面板行业进行深度技术创新难度较大,百亿元融资可能并不足以支持其在行业立足,需要更高强度投入。但在其成长的时间点,我国面板行业已具有国际地位,且柔性屏尚未经过市场验证,国内其他厂商也具备柔性屏的研发生产能力,使得柔宇科技并不具有京东方当年的战略意义,难以获得同等力度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对于类似的高投入前沿科技行业,要重点关注投资时点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定位。若公司定位与政策支持方向及“卡脖子”环节相吻合,市场对公司的经营不善可能会有更高的容忍度,在持续亏损的早期阶段,也更容易获取资金支持以维系运营。

(二)关注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投资逻辑变化

对于在产品研发阶段的萌芽期项目(见图表2),投资人关注的侧重点在于行业、技术、团队等,柔宇科技的明星团队、自研技术和柔性屏新市场等特征显示了其是一个具备想象空间的创业公司。对于高风险偏好的vc投资机构,彼时的柔宇科技具备一定投资逻辑,很难预测到柔宇科技会走入今日的困境。也许提前考虑到面板行业投入大、创业难度高的投资人能前瞻性地避开,这对投资人的产业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持续高额投入并发展数年后,公司应逐步进入成长期。2018年,成立5年的柔宇科技依旧是明星企业,但没有标杆产品,产品力不足,管理层经营思路较为混乱,这些特征一定程度反映出柔宇科技并没有顺利地进入成长阶段。

针对迈入成长期的企业,关注点应该逐渐转向产品良率、品质、收入、客户评价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论证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避免用成长期的高估值买入技术萌芽期的高风险。

(三)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初创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要素

回顾我国面板行业发展历史,大致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京东方模式,其凭借资金优势切入成熟的液晶屏市场,通过高额投资提升市场份额,逐步成为全球液晶屏市占率第一的厂商。二是华星的上下游配合模式,华星是tcl集团旗下公司,获得了来自tcl的长期订单保障,上下游产业链相互配合助力华星在行业立足。三是维信诺的务实创业模式,也是典型的科学家创业,前身是清华大学oled课题组。在2000年成立时,oled也是一项超前技术,但具有确定的市场。维信诺先从中低端的pmoled起步,供应下游电子表、计算器等低端厂商,随后逐步过渡到了高端的彩色amoled,现已成为华为的柔性屏供应商之一。

从上述发展模式看,他们的成功都依赖一个关键的要素——“因企制宜”地选择了合适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柔宇科技与京东方相比,所获得的投资金额差距巨大,无法效仿京东方凭借高额的融资逐步自建工厂和产线的模式;与tcl华星相比,柔宇科技没有背靠产业链上下游母公司的支持,无法获取稳定、大量的下游客户订单;与维信诺从低端产品步步为营的模式相比,柔宇科技“步子迈太大”,在屏幕品质尚不完善的时点直接切入手机市场,消耗大量资金的同时,还将b端客户变成了c端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关键发展要素。作为投资人,在投资前可以结合行业特征判断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自身资源的匹配程度。在投后管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公司治理,为被投企业提供更加独立的视角和建议,避免在顶峰时过度自信和无序扩张。

(四)从经营收入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数据中验证公司持续发展能力

在经历五年的大量资本注入后,柔宇科技的量产线于2018年投产,收入理应开始大幅增长,并具备一定造血能力。但公司收入依旧未见起色,产能利用率低,且五大客户中没有出现知名终端厂商,销售产品也很可能不是柔性屏幕,反映出公司产品品质可能不足。

期间,柔宇科技持续大幅亏损,现金流持续大额流出,经营依赖于持续融资,账面现金只能维持1年左右的经营。考虑到柔宇科技产品线众多,未来仍需持续投入,且三星、京东方折叠屏已开始出货(见图表3),柔宇科技的高估值可能难以吸引新的投资人,一旦融资不顺将面临现金流中断风险。

在实际投资中,一方面要关注高投入科技公司的账面资金情况,具备“活下去”的资金储备。另一方面,要关注公司收入是否能持续增长,是否具备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平摊成本的特点。此外,可以从终端客户信息中初步分析销售实质,判断核心产品真正销售至终端用户的情况。

(五)不盲目“迷信”团队背景和技术,“可落地”才有真正的投资价值

柔宇科技创始人毕业于中美顶尖大学,且在ibm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产业经验,在技术尚不成熟的2014年,仅用两年时间就做出柔性屏样品,说明其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看起来是一支理想的创业团队。但值得注意的是,面板行业是对产品质量和良率要求极高的重资产行业,工艺繁杂且有大量的专有技术(know-how),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出货之间有遥远的距离,短期量产难度较大。最终,天才的创始人也未能在资金耗尽前量产出具备竞争力的柔性屏和终端产品。

在实际投资中,公司创始人资历和技术先进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技术的落地能力则是投资决策中更重要的考量。有诸多技术改进在理论上可以带来产品局部性能的提升,但并不一定能解决行业痛点,可能仅是“花拳绣腿”的改进,而且,优质的实验室样品并不能完全代表着量产产品性能。应重点关注产业股东背景、良率、客户和竞争对手对产品的实际评价,多维度论证标的公司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商业化落地的能力。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sbobet利记官网的版权所有       
联系sbobet利记官网| 法律声明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sbobet利记官网的版权所有

联系sbobet利记官网| 法律声明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26 15:40:2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