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特斯拉大幅下调中国市场售价,部分新能源车企选择跟进。近期“东风系”车企大幅降价成为现象级事件,影响迅速放大,开启了燃油车市场的价格战。本文参考了大量专家和券商研报观点,对近期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形势和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近期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全面升级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跨入无财政补贴时代,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3.3万辆,同比增长20.8%,增速显著放缓。2023年初特斯拉大幅下调中国市场售价,两款国产车型起售价分别下降至23万元和26万元。比亚迪在特斯拉降价后选择跟进,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压力。紧接着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也开始降价,有车企甚至认为在需求减弱大背景下,降价是唯一选择。许多专家认为,价格战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甚至还会自我强化。
新能源汽车大面积降价开始影响燃油车市场格局,侵占部分燃油车市场空间。近期“东风系”车企大幅降价成为现象级事件,影响迅速放大,开启了燃油车市场的价格战。尽管很多专家都强调部分燃油车型大降价是受国6b新排放标准即将实施的影响,车企对部分不满足国6b标准车型的清库存行为。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前两个月乘用车销售下滑两成,如果供过于求的情况得不到缓解,价格战可能将贯穿2023年全年。
目前行业对此轮价格战何时结束还没有形成共识,大部分主流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仍在观望。短期来看,为了在价格战中胜出,车企可能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来看,持续价格战可能给车企健康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比拼重点已经从电气化能力转向智能化能力,车企需要对新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才能确保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并实现平稳过渡,对车企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较大挑战。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阶段
当前价格战呈现出两组竞争关系:一组是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另一组是中国本土品牌和合资/外资品牌。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在10万元以下市场上不断挤占燃油车市场空间,未来可能扩张至10~15万元这一燃油车主流市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表示,未来3~5年将会有80%的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新能源豪华车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自主车企也开始相继推出高端品牌。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本土品牌新能源车可能像手机市场一样,借助性价比高的车型占据市场主流,合资/外资品牌则在高端市场拥有部分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多家车企负责人对此观点达成共识。理想汽车ceo李想以智能手机市场类比汽车竞争格局,他认为到2030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格局将与2020年手机市场格局类似(前5个品牌占96.5%市场份额),车企只有达到这个规模后才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竞争。华为终端bg ceo兼智能汽车sbobet利记官网的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有类似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最终主力企业不会超过5家。
(二)降本增效同步推进才能存活
现在全球有10余家跨国车企,中国有80余家乘用车企,如果最终市场上只能剩下个位数车企,要在淘汰环节后存活,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管控成本势在必行。历次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经验表明,当企业获得技术和生产效率优势时,必然展现出成本竞争优势,使其能够通过价格战挤压对手生存空间。以特斯拉为例,其不仅尝试改善产品设计,还通过推行一体化压铸、调整车间布局、自研自产电池、垂直整合核心硬件等多种手段降本增效,虽历经数次降价,但2022年四季度毛利率仍高达25.9%。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除了定价因素,智能化水平也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决策,如何以低成本、高质量提供智能化服务成为车企的必修课。具体来看,硬件方面,考虑到规模效应,硬件标准化将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软件方面,规模复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特斯拉的成功也证明了其商业模式可行,通过大量用户持续产生数据,持续迭代软件算法,不断扩大竞争优势,进而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形成软件开发和使用的良性循环。总体来看,能够准确定位细分市场赢得客户、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大幅度降本的企业才可能熬过价格战。
(三)动力电池产业链压力凸显
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库存约183gwh,同比增加近2倍,相当于2022年全年电池装车量295gwh的62%,库存压力大增直接导致电池厂及上游材料企业排产速度显著放缓。更为严峻的是,动力锂电池基本上属于定制化产品,其产能过剩是定制化产能过剩,而非同质化产能过剩,造成较大资源浪费。
2023年初至今的整车销售放缓和全面价格战使降本诉求沿供应链向上层传导,电池订单争夺加剧,锂电池产业链压力可能进一步凸显。2023年2月宁德时代市占率43.76%,比亚迪市占率34.1%,两者差距从25%缩小至不足10%,市场预期比亚迪作为增长势头最明确的整车厂商,未来还可能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留给二线电池厂捆绑的整车客户的增长空间可能被不断挤压,进而导致本就面临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问题的二三线电池厂压力大增。此外,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疯涨的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跌近五成,3月30日报25万元/吨,此前不少材料企业囤了大量高价原材料,未来可能面临成本居高不下、产品量价齐跌的双重压力。还有不少材料企业基于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预期大幅扩张了产能,而整个行业的过度乐观导致了全面产能过剩的局面。
三、相关建议
(一)关注高端车型引领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和产品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产品同质化加剧市场竞争,在马太效应下行业集中度可能会快速提升。整车厂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持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在行业洗牌后生存下来。不少专家预测,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降,特斯拉随时可能开启新一轮降价,进一步挤压二三线整车厂生存空间。建议密切关注整车厂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同时关注高端车型引领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和产品趋势,挖掘产业链快速增长赛道的投资机遇。
(二)关注动力电池和上游材料产业竞争加剧风险
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80%份额的情况下,二线电池厂及与其绑定程度较大的材料企业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单一客户占比过高、除动力电池外无其他稳定营收来源的电池厂和上游材料企业风险较大。此外,不少材料企业未来可能面临成本居高不下、产品量价齐跌和全面产能过剩的压力。基于当前市场环境,除了遵循降本增效思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外,多元化业务结构也有望提升电池厂和相关材料企业的生存能力,储能、消费电池等领域的稳定营收可能会帮助企业渡过未来一年甚至几年的洗牌期,建议关注已投企业在相应领域的业务布局情况。
(国新基金)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激光雷达发展现状与趋势及相关机遇2023-04-25
-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解读及相关建议2023-04-13
- 资信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与责任分配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