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促进金融市场数字化变革,也为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监管提供了得力工具。作为追求高质量发展、从非财务角度全面看待企业的理念,esg理念在资本市场的应用需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因此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本报告介绍了金融科技的定义与关键技术,分析了esg领域目前已有的金融科技应用实例,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金融科技与esg的深度融合进行了展望。
金融科技在绿色资产识别、环境数据共享、强化合规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富有成效。2021年全面落实“双碳”战略以来,金融科技在环境、社会、治理(esg)投资领域的应用探索发展快速。金融科技可以在esg数据采集与汇总、esg风险预警与揭示、esg管理等场景进行尝试。
一、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关键技术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2016年在“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评估框架”中,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新型技术带来的金融服务创新,主要包括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进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在不同金融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但都依赖于几项核心驱动技术。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包含“abcd”,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
近年来,业内专家在“abcd”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关键技术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扩展。第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包括“abcde”,e指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因为电子商务已成为惠及全球民众,可被深切感知的金融科技普惠场景;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包括“abcdefg”,其中e指生态化和绿色化(ecologic),f指人脸识别(face id),g指5g技术,因为金融科技不是简单的金融与科技相加,而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导致了金融边界的模糊;第三种观点认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包括“abcdmix”,其中m是移动互联(mobile internet),i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x是5g、量子计算以及其它还没有商用的前沿技术。本文将按照“abcdmix”的框架,简要介绍各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联关系。
图表1 关键技术关联关系图
在金融it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云计算和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分布式技术,是其他关键技术发展的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数据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学习训练、算法优化等方面提供计算所需的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为大数据提供处理数据的算法。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超强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区块链则解决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信息泄露、篡改的安全性问题,这样使得金融交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物联网和移动互联作为终端技术,持续地提供海量的原始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包括移动互联在内的各项新兴技术转型升级,服务于金融业的各个场景。
二、esg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实例
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金融机构降本增效,促进了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
(一)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2019年3月,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实现了企业融资一网通办,银行服务提质增效,绿色金融政策精准落地。类似的金融服务平台在国内并不少见,而湖州市基于该平台进行了金融科技方向的多方面探索。
1.esg评价功能
将esg评价结果内嵌至“绿贷通 ”,实现企业esg评价和绿色认定的自动化、全量化(实现对1.72万家企业的评价)与价值化(将评价结果用于投资决策)。通过系统联动,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利率、贷款额度、经济资本占用等方面在线应用esg评价结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该功能主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借助政府平台在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动展开esg评价,推动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esg理念。
2.“绿贷通 ”助贷模式
立足于缓解绿色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强化“绿贷通”协同能力,推出“绿贷通 政采贷”助贷模式。“绿贷通 ”打通浙江政企采购云平台,企业根据政府采购历史交易信息及esg评价、绿色认定等政务数据信息就能获得纯信用贷款,实现“在线申请、一网通办、秒批秒贷”,还能提高授信额度。截至2021年底,“绿贷通 政采贷”助贷模式已累计为830家企业提供银行授信超百亿元。该功能主要运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库对企业的esg状况做出判断,力图解决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创新智能融资模式
“绿贷通”逐项拆解首贷户、增贷户、续贷户的需求特点,创新推出“智能感知需求 智能分析派单”模式,从企业经营不同维度,开发算法模型,智能感知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打造“服务全景”,实时“智能分析”,从响应速度、服务质量、利率水平等数据维度分析,自动匹配合适的银行、主动上门服务。该功能主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构建智能算法,分析需求,主动服务,有效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增加了市场活力。
4.绿色识别
截至2021年底,“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累计对42000多笔业务进行了绿色识别和全流程贴标,并对约700笔项目贷款进行了环境效益评测。通过使用系统,湖州银行实现了对绿色信贷的快速和高效识别、核查等功能,并为实现绿色业务的全流程线上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可以看到,湖州市从基本的金融服务平台出发,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创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目前已建立绿色信贷识别、esg评价等体系,有效破解了绿色信贷管理瓶颈。绿色信贷识别方面,通过与湖州银行合作,平台对绿色信贷能够快速识别、高效核查,为实现绿色业务的全流程线上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esg评价方面,实现了诸如企业在碳排放强度、环保成效、纳税情况、经营情况等esg指标数据的快速获取和企业esg快速评价。
(二)中国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应对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高效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有效防范碳交易、碳金融风险,中国华电集团建立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电力企业集团碳排放管理系统。
自2019年8月上线运行以来,“中国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境内全部直属单位及其下属一百多家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全覆盖,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该系统不断在碳排放数据管理、碳配额履约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升级完善,满足集团各级单位对碳排放管理的需求。
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增加碳排放关键指标计算工具,尽量采用直接从电力系统中获取数据,减少人工报送数据量,确保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有据可查”,提高了企业碳排放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效规避了企业碳排放量计算错误等问题。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数据平台,通过各类信息传感设备获得数据,结合碳排放关键指标计算工具,系统尝试实现碳排放计算自动化。
此系统使碳排放量的计算准确性大幅提升,中国华电得以优化碳排放数据管理模式。根据中国华电企业三级管理体系要求,规范了企业碳排放监测统计、报告与核查 (mrv) 管理流程,实现了碳排放数据符合检测要求、核算标准、报送规范以及业务支撑。
此外,有了准确的碳排放量数据,中国华电可以支持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国华电以平台碳排放数据为基础、以盘查、核查交易履约为碳资产管理主要内容,推动公司系统内113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2021年12月14日,中国华电提前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并率先完成全国首笔使用ccer抵销配额清缴。
(三)新交所esg数据平台——sgx esgenome
新加坡交易所(sgx集团)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2022年9月14日共同推出数据披露门户网站esgenome。作为一个通用的披露工具,esgenome规范了新交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流程、内容,让企业可以更具结构性、更高效地对esg数据进行披露,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统一且可比较的格式获取这些数据资料。
根据sgx集团介绍,esgenome采用由world wide generation(wwg)运营的软件即服务(saas)sbobet利记官网的解决方案。它通过使用一套核心指标来帮助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简化信息披露过程,且这些指标可以应用于全球不同的标准和框架。
具体应用中上市公司可以依据重要性和业务需求,根据全球公认的esg报告标准和框架,进行额外披露,涵盖逾3000个esg指标,即“27 n”的形式。
完成指标填写后,esgenome可根据上市公司填写的数据与报告标准地对应情况,自动生成基于某项标准的esg报告,大大简化了上市公司的披露流程,以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esg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还可以在esgenome上监控esg绩效,查看平台提供的分析,并以结构化格式下载esg数据集。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为多个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投关部门、esg报告团队)分配访问权限,以此作为内部定期报告、数据收集和跟踪流程的一部分。esgenome希望实现披露、监控、改进一体化,帮助企业满足交易所的esg披露要求。
对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来说,esgenome基于其交易所背景,可以提供大量一手且具可比性的esg数据,从而对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有意义的同行基准测试和跟踪。这使得资本能被更有效地调动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项目上,促进esg投资。
三、esg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展望
金融科技与esg理念和实践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在金融界甚至产业界发生的颠覆性创新,使esg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换言之,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esg理念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充分赋能esg领域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是产出esg产品,践行esg理念的数据基础,国家对于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重视,是esg领域发展的重要动能。具体来看,金融科技对esg领域的赋能可以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拓宽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推动esg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提升esg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搜集与整合、模型开发和体系建设,构建esg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考察企业的环境绩效、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领域的风险。将esg风险评估流程与信贷流程相结合,将成果应用于信用方面的尽职调查、项目评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esg的流程管理。
三是应用金融科技积极探索碳达峰和碳中和优化路径。我国金融机构正积极参与到全球企业、实体的碳审计工作中。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开发环境足迹管理系统及相关信息集成平台,计划汇总、展示和管理国内外综合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设备设施、废物管理等环境足迹信息,不断探索优化运营碳路径,实现碳中和峰值。
四是不断拓展esg领域金融科技服务边界,通过金融科技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根据科技部对中国碳中和技术的分析,中国碳中和技术中只有三分之一已经商业化,剩下的三分之一在示范项目中,另外三分之一在概念或基础研发中。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拓宽esg领域金融服务的边界,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根据国际经验,在esg发展过程中,esg数据库建设是非常核心的一环,强大的数据库才能支撑有效的esg评级和投资。近两年来,esg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快速发展,但数据问题是当前中国esg领域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esg数据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esg信息披露不充分,披露内容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数据较少,或者重要性议题存在缺失;二是esg信息披露尚无统一标准,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三是数据源分散,具有明显的非结构化特征;四是披露频率较低,缺乏及时性,数据不充分、不连续,导致esg数据难以验证,无效或失真;五是esg数据繁杂,涉及范围广,数据处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针对esg领域存在的数据问题,金融科技与esg的深度融合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从“abcdmix”的框架出发,金融科技对esg数据问题可以尝试提出以下sbobet利记官网的解决方案。
1.人工智能技术(a)
人工智能技术涵盖广泛,此处仅以部分技术分支为例。针对esg信息披露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非结构化特征较强的情况,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可以分别有效处理文本、音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解决数据质量差的问题。
2.物联网技术(i)与移动互联技术(m)
此前污染排放、碳排放、治理绩效等esg数据以人工报送为主,如果能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大量此前“难以统计”的数据都可以高频、及时、准确地传输至数据系统,解决数据时效性差、失真率高的问题。
3.区块链技术(b)
上述两点解决了数据来源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则可以保障数据不可篡改,传输路径可查、可追溯。技术基础成熟后,通过推进数据上链,将实现esg相关数据真实、有效且唯一。
4.大数据(b)与云计算(c)
建立以云计算为支撑的大数据系统将是未来esg领域的常见技术场景。首先,它可以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将其他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入系统。其次,根据esg报告标准和框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合理取用数据。最后,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算法实现esg报告出具、esg评价、esg投资分析、esg投资决策等不同需求。
随着金融科技与esg领域同时快速发展,上述“abcdmix”等金融科技技术将通过对分布广泛的esg信息的洞察整合与有效管理,提供esg数据平台、风险或价值分析工具、业务流程整合等功能,深度赋能esg评价与esg投资,促进esg投资市场的完善。
(国新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esg投资中的股东治理评价及其有效性研究2023-02-13
- 从esg看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2023-02-03
- 中国esg投资现状与展望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