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制定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旨在探讨中央企业如何建立康养品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生活,从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结构和需求以及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养老服务的本质,结合实地调研、访谈、研讨,探索中央企业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央企从事康养产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背景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2022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口比重将超过20%,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是我国康养产业规模仍然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床位为822.3万张,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900万张还有较大差距。康养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也有待提高,现有床位的入住率只有30%左右。同时,我国还有约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他们的康养需求更加迫切和复杂。
三是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家对于央企办养老服务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康养产业的发展,包括将养老机构审批管理改为备案管理,鼓励部委培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推动保险、地产等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等。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一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更多国有企业所属机构转型发展,可采取重组整合、协议转让、委托运营等多种方式,由以健康养老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进行适度整合后实现转型发展。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中发〔2020〕34号),提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质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向特定功能领域、重要行业优化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作用。同时,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中央国有经济在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国内已经形成诸如欧葆庭、日医学馆、光大养老、九如城等诸多国内、国际养老品牌。近年来,包括国投集团、华润集团、首钢集团、上海实业集团、绿地集团、光明集团等多家央企和地方国企相继入局养老产业。
四是传统养老观念和缺乏好的服务品牌影响养老机构的发展。在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快速壮大、服务需求空前提升的今天,一些老年人认为进入养老机构是失去自由和尊严的表现,加之近年来有多起养老服务机构虐待老人事件被曝光,由于担心受到虐待和忽视,部分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对养老院望而却步,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上更加审慎。这些观念和行为既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的影响,也与我国康养产业缺乏有温情、口碑好、可信赖的品牌服务息息相关。
(二)央企的优势和责任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期初要建立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供给的补短板机制,强化中央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近年来,政府不断支持中央企业发展养老服务,中央企业在建立康养品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历史责任。一是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承载者,拥有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打造高效、专业、规范的康养品牌。二是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目标的重要推动者,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央企做强康养品牌可以有效地传递国家声音,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社会民生信任感。三是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具备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育爱老敬老的正向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中央企业建立康养品牌的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企业已有 20多家涉足健康养老行业,且多数为养老行业中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的养老服务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从事养老产业的决心和社会责任担当。国有资本开展健康养老产业,多数以养老服务领域为主要业务方向,包括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医疗康复等,其中机构养老是国有企业参与最多的业务形式。前期中高端养老居多,随着近两年普惠养老政策推动,国企养老也逐渐开展以普惠客群为主的中端市场养老机构建设、公建民营项目投标和运营等。
此外,一些中央企业还以自身业务为出发点延伸康养相关业务,间接开展养老业务。如2015年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进军老年用品行业,成立了适老化品牌“保利和品”,目前保利和品在卫浴洁具与无障碍扶手、多功能护理床、家具与软饰、康复辅具等领域已推出适老化产品逾1000款,获得产品专利72项。中粮集团核心研发机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由北京市发改委认定,2017 年在昌平成立老年营养食品研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攻克老年人营养需求及产品生产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多种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营养产品,打造老年营养食品及其衍生品的系统生产体系。
二、央企养老业务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一)央企积极参与培疗机构改革,转型发展普惠养老仍存在一些问题
2016年以来,多家央企背景的养老企业先后成立。光大集团所属光大养老于2016年成立,同年收购北京汇晨,2019年控股无锡金夕延年和重庆百龄帮,通过区域性的并购整合,共拥有3.8万张床位,布局全国50多个重点城市,现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养老企业。国投集团所属国投健康于2016年成立,从解决失能失智高龄老人养老刚需入手,致力于提供“健管、预防、康复、照护、乐享”五位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华润集团所属华润置地于2016年开始布局康养业务,开发“悦年华”高品质康养综合服务型社区品牌,引入美国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养老模式,打造退休生活新方式。中国诚通所属中国康养于2017年成立,是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而组建的专项平台,已累计接收100余家培疗机构。通用技术集团所属通用养老于2021年成立,统筹运营集团内部62家各类型健康养老机构,床位规模为6200余张,立足集团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并向上下游拓展辅器具、教育培训、适老化家具等业务。国药集团联手大家保险、中国诚通、中国铁建3家央企于2021年成立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意在培疗机构改革、机构养老运营管理、综合社区开发建设、医养结合大健康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
2021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中国诚通等5家央企都纳入到可以参与本轮国家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央企范围内。截至2023年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评选并发放了四批培疗机构资产,5家央企获批接收。其中,国药集团53个、通用技术集团50个、国投集团41个、诚通集团29个、光大集团5个。但时至今日,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还没有标杆项目产生和真正的养老床位产出,暂时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机构养老服务。
为了解目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和现存问题,课题组对部分改革试点单位和培疗机构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据部分试点单位反映,目前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如划转过程中的税收能否减免、医保或财政补贴能否取得、土地房产证照如何补办等难题还亟待政策完善,且现有条件下改革成本高、回报低。二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据部分试点单位反映,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专业的康养机构,如连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高端养老机构等,这些机构在品牌、服务、价格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培训疗养机构则相对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客户。三是康养人才严重缺乏。据部分试点单位反映,目前培疗机构存在较为共性的问题是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医护人员、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但以上这些人才在康养市场上供不应求,难以招聘和培养。四是管理经营模式相对滞后。据部分试点单位反映,目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需要转变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的市场化管理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时间和过程,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效果和效率,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逐步向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内容,但目前存在着供给能力不足、供需不匹配、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等问题。国家层面对居家社区养老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引领,现阶段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对高品质养老的需求。
一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从养老设施数量来看,全国共有60余万个社区和村级单位(其中城市11.6万个,乡村49.2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仅有32万个。从养老床位结构来看,全国社区养老床位共308万张,仅占全国养老床位总数的38%,而按照“9073养老”模式规划,其占比理论上应达到70%。从养老服务人数来看,我国目前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人,即便加上大多没有专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仍存在很大缺口。此外,养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10.4%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
二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当前全国各地开展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少、服务层次低等问题,很多社区养老中心仅提供简单的身体检查和一些棋牌类的文娱活动,养老服务也主要涉及家政服务、日常照料等少数项目,缺乏老年食堂、康复医疗、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广大社区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服务行为和服务标准还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程度低,78%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亿人)患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但现阶段绝大多数社区养老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产品缺少医疗配置,无法满足居家社区养老人群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三、关于央企建立康养品牌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截至2020年末,全国仅有220余万人入住养老机构,占60岁以上老人的0.8%,占65岁以上老人的1.1%,意味着约99%的老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与我国目前“9073养老模式”(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相比,居家社区养老比例显著高于预计值。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养老院,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养老产业。而很多老年人也不愿意去养老院,除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关爱和陪伴,往往需要家人和亲友来提供。课题组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分析了大量老人的诉求。课题组发现,老人对养老的本质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积极、快乐地生活。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孤立和遗忘,而是希望与社会保持联系和交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亲密并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温暖。他们也不希望自己被束缚和限制,而是希望有自由和选择,有机会去旅游和学习。他们更不希望自己被贬低和歧视,而是希望有尊严和价值,有贡献和积极影响。因此,老人对康养服务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解决生存和医疗问题,还要提供多元和丰富的活动内容。
新型养老需要温暖和有活力的环境,并接近真实社会。这就需要解决生存和医疗问题,消除老人的恐惧,避免他们与社会脱钩、失联。新型养老模式应该具有活力、乐趣、价值、尊严等特点实现养老。而退休又有技能的老人可以通过看孩子或者提供工作指导来实现自身价值,避免老人和社会脱节。在选择康养机构或居家康养服务的地点时,应该考虑老年人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社会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例如北京第一社会福利中心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附近,周边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文化氛围浓厚。该中心拥有1100张床位,目前已有1万多人排队申请入住。这样的地点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也可以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
在政府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都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也在从央企层面努力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老人的恐惧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社会的隔绝,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会衰退,担心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会下降,担心自己会被家庭和社区疏远。为了消除老人的恐惧,需要打造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让老人感受到热闹和活力,并与真实社会保持接触和沟通;需要在解决生存和医疗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娱乐和教育项目,让老人活得有趣、活得有盼头;需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老人有价值、有尊严。例如可以在靠近幼儿园和小学的地区建养老院,既能让老人感受到活力和希望,又可以让退休又有技能的老人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增加他们的社会归属感。若要推广新型养老模式,就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委合作,出台更加务实具体的政策支持,有力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康养品牌的实践与探索。
创建世界一流康养品牌,需要对标借鉴“他山之石”。1970年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特别是一些养老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特色。在日本,老年人可以选择入住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不仅设施齐全、服务到位,而且总体费用并不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养老机构的资产价值经历房地产泡沫之后非常合理甚至划算,这体现在购买养老公寓各种户型的使用权价格上,一般收入群体都能接受。养老机构的豪华程度、收费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运营服务,这是养老机构持续盈利的保证。第二,运营服务的主体是养老护理服务,日本通过介护保险制度,很多养老服务项目由保险机构和国家财政共同分担,个人只需拿出10%~20%的比例,因此广大的日本老年人得以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第三,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养老支付端的财源保证,使得日本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很多民营机构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运营中,良性的市场竞争大大提高了全民的养老服务质量。第四,面对不同群体,日本养老机构的类型多样,有生活型、住宅型、康复型、医疗型等,既有提供全覆盖持续照料型,也有面对完全独立型,以及特别面对患有中重度疾病的老年人短期及长期入住型的机构,既有有偿型、豪华型,也有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型,这给有不同护理需要、不同经济收入情况的老年人更多选择空间,同时又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养老福利待遇,实现服务人员高质量供给。其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人员培训模式为部分具有医疗资源的央企进一步扩大养老专业人员储备、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创新思路。
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研究分析还发现,中央企业在康养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是不同央企对康养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些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缺乏动力和支持。二是央企在康养品牌建设方面面临共性和个性的困难和挑战,如政策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社会认知不足等困难。三是央企在康养品牌建设方面有着较强的需求和期待。央企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补贴、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社会宣传等方面的帮助。四是老年人对康养服务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社会交往、丰富精神文化等方面,同时也关注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与价值。五是子女对康养服务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减轻抚养压力、增加陪伴时间、提升沟通效果、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同时也希望能够尊重父母的意愿和选择。
四、目标市场和发展模式
中央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约2500万名员工和退休人员,是康养服务的重要需求群体和潜在市场。为了满足这一群体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康养需求,中央企业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康养品牌建设和发展模式,形成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力的康养服务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是机构自办为主,加盟收编为辅,建立标准体系,以诚信、温情为主打造康养品牌。中央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自主建设或改造康养机构,以自办为主要方式提供康养服务。同时,可以通过加盟、收购等方式,将城市中已有的优质康养机构纳入自己的品牌体系,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管理规范、质量监督等制度,确保各个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应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利用医药行业的资源和技术,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康养服务,打造自身品牌的亮点和差异化优势。
二是开放合作建生态,整合社会化资源,提供丰富便捷服务。中央企业在建设康养机构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居家康养服务的发展,与街道、社区、物业等sbobet利记官网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全面、优质的居家康养服务。在此过程中,应该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和许可制度,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寻找优秀的sbobet利记官网的合作伙伴和第三方机构,进行标杆学习并对标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居家康养服务体系,以医疗、医药为亮点拓展客户和康养业务。
三是通过专属品牌,以支撑社区规模服务为主获取盈利点。中央企业建立康养品牌的最终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让老年人享受幸福和尊严。因此,在康养服务提供的多样性上要下功夫,考虑引入多元化的康养配套服务设施,其中可以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学习教育等方面。同时,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定制。要考虑在社区康养服务的盈利上形成多点开花的效果和规模效应,以多业态拉动康养服务的盈利增长,构建全面一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五、相关建议
为了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康养品牌的实践与探索,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树立康养品牌的战略意识,以打造一流康养品牌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老年人的需求和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符合他们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康养服务。三是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和管理为支撑,不断提升康养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康养品牌。四是加强合作共赢的规模效应,以资源和平台为纽带,积极与政府、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等多方合作,形成康养产业的良性生态。
(二)提升自身能力
一是选取重点扶持对象,通过选取3~5家主责主业的中央企业,作为康养品牌建设的重点支持对象,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鼓励其在康养服务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中央企业的康养服务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以入住率、服务老人数、服务质量、老人满意度等指标为主要考核内容,激励中央企业提高康养服务的水平和效果。三是建立康养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康养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为中央企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同时也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保证康养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四是加大社会宣传和推广力度,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央企业在康养服务领域的成就和贡献,树立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康养服务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识。五是推动已改革接收的培疗机构尽快提供床位服务,推动央企与培疗机构产权单位对接、协商,快速稳妥推进改革机构资产接收与转型发展工作。结合项目位置、环境、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打造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多种养老业态服务形式,有效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三)增强资源赋能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为康养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指导。二是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康养品牌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支持。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为康养品牌建设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和保障。四是拓展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康养品牌建设提供多元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五是加大社会宣传,提升品牌形象,为康养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认知。通过中央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定能够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康养品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中国国新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工作部)
注释
〔1〕 前四位作者均为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后四位作者均为中国国新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工作部工作助理。
〔2〕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数据来源:民政部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4〕 数据来源: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委公开发布的新闻信息。
〔5〕 资料来源于各企业sbobet利记官网。
〔6〕 《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短板与创新——兼论“社区 物业 养老服务”模式推广问题》,陈杰、张宇、石曼卿,《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6期。
〔7〕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国家卫健委。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加大绿色投资 营造良好氛围2024-09-19
- 外部董事与企业价值创造2024-08-06
- 科创企业债券融资航迹 ——央国企领军科创债市场建设,推动经济加速转型升级2024-07-23